树池篦子制作中如何控制产品的尺寸精度

树池篦子的尺寸精度控制贯穿设计、模具制作、成型、脱模及后期加工全流程,需从工艺参数、设备精度、操作规范三方面入手。首先,设计阶段需明确尺寸公差要求(如长度、宽度偏差≤±2mm,厚度偏差≤±1mm),并根据材料收缩率(如铸铁1.5%-2.5%、玻璃钢2%-5%)修正模具尺寸;其次,模具制作需采用高精度加工设备(如数控铣床、线切割),确保模具型腔尺寸误差≤0.1mm,同时定期检测模具磨损情况,及时修复;成型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工艺参数:铸造时调节浇铸温度和速度,避免因冷却不均导致尺寸变形;注塑时控制料筒温度(160-200℃)、注射压力和保压时间,确保材料填充充分;模压时保持温度和压力稳定,防止固化收缩不均。脱模阶段,需使用专用脱模工具,避免强行脱模造成产品变形,对于大型篦子可采用脱模剂或预热模具。后期加工中,切割、焊接工序需使用高精度设备(如激光切割机、数控折弯机),焊接后进行整形处理。常见尺寸偏差问题及解决措施如下:一是长度/宽度尺寸偏小,多因材料收缩率计算不足或成型压力不够,解决方法为重新核算收缩率修正模具尺寸,提高注塑或模压压力;二是厚度不均,源于模具型腔不平或材料分布不均,需打磨模具型腔,调整浇口位置或布料方式;三是翘曲变形,主要因冷却速度不均或纤维铺层方向不合理,可优化冷却系统(如增加冷却水道),调整复合材料铺层角度,或采用时效处理消除内应力;四是孔径偏差,多为模具型芯磨损或定位不准,需更换型芯,加强模具定位精度。此外,建立首件检验、巡检和终检制度,使用游标卡尺、卷尺等工具抽样检测,及时发现偏差并调整工艺,可有效保证尺寸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