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池篦子的防滑性能如何通过制作工艺实现

8d4de77b-31a2-474e-9d31-83e64612da79

树池篦子的防滑性能是保障行人安全的关键,尤其在潮湿或冰雪环境下,需通过表面处理、结构设计或材料改性等工艺实现。防滑性能的核心指标是摩擦系数,根据国家标准,人行道树池篦子的摩擦系数应≥0.6。不同材料的防滑处理方法如下:铸铁树池篦子主要通过表面纹理设计和粗糙化处理实现防滑,制作工艺中可在模具型腔表面雕刻防滑花纹(如菱形纹、条纹,深度0.5-1mm,间距5-10mm),铸件脱模后保留花纹;也可采用喷丸处理,将钢丸(直径0.5-2mm)高速喷射到表面,形成粗糙面,摩擦系数可达0.7-0.8;还可在表面铸出凸起圆点(直径5-8mm,高度2-3mm),增强防滑效果。不锈钢树池篦子的防滑处理包括表面拉丝和压花,拉丝工艺通过拉丝机在表面形成平行纹理,增加摩擦力;压花工艺则通过压花模具在不锈钢板上压制出菱形、扁豆形花纹,花纹深度0.3-0.5mm,适用于厚度≥3mm的板材,同时可在焊接后对焊缝区域进行打磨,避免光滑面。玻璃钢树池篦子可在成型时添加防滑颗粒,工艺为在模具表面均匀铺设石英砂(粒径0.3-0.5mm)或金刚砂,再铺覆树脂和纤维,固化后颗粒嵌入表面,防滑效果持久;也可采用模压防滑花纹,与铸铁工艺类似,花纹深度略浅(0.3-0.8mm),防止纤维外露。高分子复合材料树池篦子在注塑成型时,可在模具内设置防滑纹理,或在材料中添加防滑剂(如碳酸钙、二氧化硅粉末),增加表面粗糙度;对于光滑表面的成品,可采用激光雕刻工艺制作防滑花纹,精度高且不损伤产品结构。混凝土树池篦子的防滑处理需在浇筑时进行,可在表面撒布金刚砂(用量3-5kg/m²),待混凝土初凝后进行压光,使金刚砂嵌入表面;也可采用露骨料工艺,在混凝土表面喷洒缓凝剂,养护后冲洗掉表面水泥浆,露出骨料颗粒,增强防滑性。此外,无论何种材料,防滑处理后需进行摩擦系数测试(如摆式仪测试),确保符合安全标准,同时考虑防滑结构的排水性,避免积水影响防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