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花岗岩灯笼雕塑

中国的石雕灯笼最迟出现在汉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见于寺院、庙宇、园林等,五代之后逐渐少见。佛寺一般都在殿堂正前方设置石雕灯笼,慧炬长明,代表佛的无穷智慧与法力。现存中国境内最早的石雕灯笼为山西太原童子寺北齐石雕灯笼。唐代石雕灯笼则有大庆八年(773年)所建山西长子县慈林山法与禅寺石雕灯笼、陕西干县石牛寺石雕灯笼、河北曲阳北岳庙盘龙石雕灯笼等,此外还有黑龙江宁安渤海镇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光隆寺中的石雕灯笼。
在三国时代,石雕灯笼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朝鲜半岛石雕灯笼最早见于百济益山弥勒寺。新罗崇尚佛教,大量兴建佛寺,寺内设置石雕灯笼。而丽水市兴国寺有一石雕灯笼基座为赑屃造型,而忠州青龙寺址普觉国师塔旁狮子石雕灯笼则以狮子为基座。除了见于寺庙、园林外,还有用于陵墓建筑,如高丽恭愍王陵的石雕灯笼。
日本石雕灯笼是由中国唐代经朝鲜半岛传入。随着佛教的传入日本,奈良时代寺院兴建石雕灯笼开始大量出现,石雕灯笼一般都是僧侣们使用。到了平安时代,神社也有了同类的石雕灯笼。现在日本神社、寺院和旧街道依然有为数众多的固定式石雕灯笼。近代以前在港口地区还发展出了类似灯塔的常夜灯石雕灯笼。现今石雕灯笼是日本庭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一般为花岗岩石雕灯笼,常见的为:芝麻白石雕笼,青石石雕灯笼、芝麻灰石雕灯笼等。京都高濑川二条苑的吾妻屋风灯笼是日本国内现存最大的石雕灯笼,高13米。
而石雕灯笼被用于日本园林、庭院的装饰始于十六世纪晚期的安土桃山时代。当时由于茶道的大发展,石雕灯笼常被作为茶室的一种露天装饰物而广泛进入庭院装饰。随着石雕灯笼用途的改变,石雕灯笼的样式也就更加多样化了,例如出现了三脚或四脚的雪见石雕灯笼,同时对竿和笠的部分也给予新的设计石雕灯笼的式样由模仿进入创新。日本的石雕灯笼除了少量用于寺院神社以外,大多数的石雕灯笼是用于庭院、园林装饰使用。
越南的石雕灯笼多见于汉传佛教寺院佛寺和大型庙宇。除了类似其他地区的形状外,还有些石雕灯笼室形状近似覆钵式塔的灯笼,有些会配上数节鼓腹型的竿,多配以塔刹状的宝珠。石雕灯笼有些竿很长,灯身很高,成对设置,石雕灯笼竿通常呈方形,有些竿上刻有对联,有些设置在入口处作为楹柱之用。也有些石雕灯笼的灯室不止一层,呈塔状。一些石雕灯笼会髹上其他颜色,或以琉璃瓦覆盖幢顶。有些石雕灯笼会以石狮子代替幢顶。当地一些南传佛教寺院受京族文化影响,也有设置石雕灯笼,这些石雕灯笼配有东南亚式屋顶状的幢顶,与东亚式建筑中的石雕灯笼有明显差异。
在最早的石雕灯笼上,有几个基本组成部分:
1.宝顶:日语称宝珠(拟宝珠),石雕灯笼幢顶上的洋葱状物。
2.幢顶:日语称“笠”,石雕灯笼灯室的屋顶部分。以六边形、四边形为主流,但也有圆的“雪见型”。多边形的连线从宝珠下部分延伸出去,最末端突出,称“蕨手”。
3.灯室:日语称“火袋”,石雕灯笼的主体,一些装饰性的石雕灯笼灯室从不点火
4.幢身:日语称“中台”,石雕灯笼灯室最下部的基础部份,通常有莲座之类的装饰。
5.竿:石雕灯笼灯幢下部的长柱子。雪见型石雕灯笼会省去这一部份。一般是圆柱体,也有四面、六面、八面体。可能有节状饰物,也有人物、动物造型的。
6.基础:石雕灯笼最下部。以六边形和圆形为主流,也有以瑞兽造型为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