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池篦子的防腐蚀处理工艺有哪些

树池篦子的防腐蚀处理工艺主要针对金属材料(铸铁、不锈钢)和部分复合材料,常见工艺包括热镀锌、冷镀锌、喷塑、涂漆、阴极保护及材料本身耐腐蚀改性等,其适用材料和防腐效果差异明显。热镀锌工艺适用于铸铁和低碳钢树池篦子,流程为酸洗(去除表面氧化皮)→镀锌(将工件浸入440-460℃的熔融锌液中)→钝化(铬酸盐处理形成保护膜)→冷却,锌层厚度通常为60-100μm,可形成牺牲阳极保护,在潮湿、盐碱环境下使用寿命可达15-20年,是目前金属篦子最常用的防腐工艺,但成本较高且锌液挥发会产生环保问题。冷镀锌(电镀锌)适用于不锈钢或小型铸铁件,通过电解作用在表面沉积锌层,锌层厚度较薄(10-30μm),防腐效果较差,使用寿命仅3-5年,多用于室内或干燥环境。喷塑工艺(静电粉末喷涂)适用于铸铁、不锈钢及玻璃钢等多种材料,将环氧树脂或聚酯粉末通过静电吸附在工件表面,经180-220℃固化形成涂层,厚度50-100μm,色彩丰富、附着力强,耐酸碱腐蚀,使用寿命8-12年,但涂层易被尖锐物体划伤。涂漆工艺分为醇酸漆、聚氨酯漆等,适用于铸铁和混凝土表面,工艺简单(打磨→底漆→面漆),成本低,但漆膜厚度薄(20-50μm),耐候性差,1-3年需重新涂刷。阴极保护工艺主要用于大型铸铁篦子,通过牺牲阳极(如锌块)或外加电流使篦子成为阴极,阻止腐蚀,适用于地下水位高或腐蚀性强的环境,防腐效果持久,但施工复杂且维护成本高。高分子复合材料和玻璃钢本身具有良好耐腐蚀性,制作时可添加抗紫外线剂和防老化剂,提升户外耐候性,使用寿命可达10-15年,无需额外防腐处理。实际应用中,需根据使用环境(如沿海地区选热镀锌+喷塑双重防腐,干燥地区可选冷镀锌)和预算选择合适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