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型号不锈钢的物理性能有哪些区别


不同型号的不锈钢在物理性能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首先从密度来看,一般来说,奥氏体不锈钢的密度在 7.93g/cm³ 左右,如 304 和 316 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的密度略高于奥氏体不锈钢,大约在 7.75g/cm³ 至 7.80g/cm³ 之间,例如 410 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的密度相对较低,约为 7.70g/cm³,如 430 不锈钢。双相不锈钢的密度则介于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之间。
在导热性能方面,铁素体不锈钢的导热系数较高,大约在 26W/(m・K) 左右,这使得它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能够快速传递热量,适用于一些对导热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如散热器等。奥氏体不锈钢的导热系数相对较低,约为 16W/(m・K),如 304 和 316 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的导热性能与奥氏体不锈钢较为接近。双相不锈钢的导热系数也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之间。
从线膨胀系数来看,奥氏体不锈钢的线膨胀系数较大,约为 17×10⁻⁶/K,这意味着在温度变化时,奥氏体不锈钢的尺寸变化相对较大。马氏体不锈钢的线膨胀系数略低于奥氏体不锈钢,约为 11×10⁻⁶/K。铁素体不锈钢的线膨胀系数最小,约为 10.8×10⁻⁶/K。双相不锈钢的线膨胀系数也介于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之间。
在磁性方面,铁素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通常具有磁性,而奥氏体不锈钢一般无磁性或弱磁性。这是因为奥氏体不锈钢在退火状态下,其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结构,没有磁性。而铁素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的晶体结构分别为体心立方和体心四方结构,具有磁性。
硬度也是区分不同型号不锈钢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能指标。马氏体不锈钢通过热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硬度,例如 410 不锈钢经过淬火和回火处理后,硬度可以达到 HRC40 以上。奥氏体不锈钢的硬度相对较低,如 304 和 316 不锈钢的硬度通常在 HRC20 以下。铁素体不锈钢的硬度也较低,约为 HRC18 左右。双相不锈钢的硬度则介于奥氏体和马氏体不锈钢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