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金色扇子景观雕塑

民国时,折扇保持了它在中国艺术上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没有什么超出前代的,而值得一提的创新是集锦扇。在此之前,虽然也有多人在同一扇面上合作绘画,或分段书写各自署款的扇子,但集锦扇却是将扇面空间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分割,然后由多名书画家分别作书绘画。从最少的两人组合开始,到多至十余家合作的集大成之作,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在扇面上作画写字,在三国时就有,据《晋书》记载,王羲之为蕺山老姥题扇的故事。在扇面上作书绘画历来被人们所喜爱,所收藏。由于扇面形态独特,文人墨客苦心经营,别出心裁,依据扇面形状绘制出千姿百态的图画,抒发出令人赏心愉快的语言诗句。当今书画藏品中的历代名人佳作以成扇或扇面形式的作品数量不少,成了书画艺术的珍宝。

在历史上,中国扇子曾流传日本、欧美等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扇子生产以至宫廷礼仪都产生一定的影响,称为欧洲扇子。早在唐代,中国绢扇就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宫廷内流行。天禄年间(970~972),宫廷内的绢扇以紫檀木镶嵌螺钿为柄,中国红罗为扇面,风格华贵。圆融天皇(970~984)还将绢扇作为赏赐功臣的礼物。清代初叶,中国折扇大量出口日本。16世纪初,中国折扇传入欧洲。葡萄牙、西班牙因为缺乏优质纸张,以细嫩的牛犊皮、羊羔皮作为扇面,称为皮折扇;有的还在扇面上洒以香水,称为香皮折扇。同一时期,法国宫廷内流行用中国绢绸和牛犊皮制成的折扇。18世纪,法国大量进口中国的竹扇骨,在巴黎组装、生产折扇,使巴黎成为欧洲制扇手工艺的中心。

现代不锈钢雕塑是对雕塑传统观念的真正革命,金属材料、新加工手段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艺术,也同时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意识。不锈钢雕塑从80年代进入了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时代,后现代主义的不锈钢雕塑更是很难分辨各种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不锈钢雕塑要想发挥它真正的价值,雕塑构思设计,制作工艺,制作手法等各方面的元素是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新的东西,雕塑艺术才能更好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