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蒸包子人物景观铜雕

三国时期,馒头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称,谓之“蛮头”。宋代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记载:“诸葛亮南征,取面画人头祭之”。《事物纪原》的资料来源是稗官野史,并不足以证明包子就是诸葛亮发明的。不过,古代少数民族确实有用人头祭天的风俗,“馒头”也很有可能是人头的替代品。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记:“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相传诸葛亮七擒七纵收服孟获后,行到泸水时,军队无法渡河,于是将牛羊肉斩成肉酱拌成肉馅,在外面包上面粉,做成人头模样,祭祀后大军顺利渡。这种祭品被称作“蛮首”也叫作“蛮头”,后来称为“馒头”。
广场文化,是指在城市广场中呈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以及在广场之中所展示出来的文化。广场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各种含有文化与审美意味的艺术性活动。所谓广场文化,主要指在广场举行的以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的文化艺术活动。广场和文化应该是互为一体,广场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广场的内涵,广场给文化提供了舞台和空间,文化给广场提升了人气和品位。“广场文化”体现着城市显著的特征——“文化、人群与活动”。“广场文化”作为一个名词来讲是新时代的产物,即便是在权威的辞书——《辞海》中也难觅它的踪影,但若作为一种现象来讲,广场文化又有着十分悠远的历史。不过,现代意义上的“广场文化”与过去已有了很大区别。确切地讲,广场文化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广场建筑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广场上开展的文艺、讲演、科普、医疗、体育、庆典等活动体现出的文化,我们通常所说的广场文化就是专指后者。
上一篇:公园做饭人物景观铜雕
下一篇:户外不锈钢天鹅花盆景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