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铜蒙古少数民族人物雕塑

铸铜铁木真成吉思汗雕塑,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1227年8月25日) ,尊号“成吉思汗”(传统蒙古文:ᠴᠢᠩᠭᠢᠰ ᠬᠠᠭᠠᠨ;拉丁蒙古文:Činggis Qaγan;西里尔蒙古文:Чингис Хаан;英文:Genghis Khan),蒙古族乞颜部人,生于漠北斡难河(今鄂嫩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大蒙古国可汗(1206年-1227年8月25日在位),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铁木真早年丧父,被敌对部族驱逐,投奔克烈部。后集合部众,于1189年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经过一系列战争,在1204年基本统一蒙古高原诸部。1206年在斡难河源即皇帝(汗)位,建立大蒙古国。建国后,实行千户制,建立护卫军,颁布《大扎撒》。经过多次的对外战争,他占领了东亚金朝的大片领土,并灭亡西夏、西辽及中亚的花剌子模,其征服足迹远抵黑海海滨。1227年,铁木真在西夏投降前夕病逝,终年六十六岁。临终前定下“联宋灭金”的战略,死后被秘密安葬于起辇谷。元朝建立后,累赠谥号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
铁木真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自其崛起以来,便被视为野蛮残忍的侵略者 。近代以来,也有观点认为铁木真及其继承人领导下的蒙古帝国发动的对外征服战争,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对之后的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他对蒙古诸部的统一战争,对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铁木真至今仍被蒙古人视为民族英雄,成为蒙古国的国家象征。
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后,于宋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年)春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忽里勒台”(蒙古语:Khural,“大聚会”之意),大会蒙古贵族。据说出身晃豁坛氏的巫师阔阔出(号“帖卜腾吉里”,意为上天代言人)上言:“如今地上称为古儿罕的各国君主都被你征服,其领土都归你治下,因此你也应该有普天下之汗的尊号。上天旨意,你的称号应为成吉思汗。”于是诸王和群臣为铁木真上尊号“成吉思汗”(Činggis Qaγan,一译为“青吉思” ,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可汗”,一称意为“可怕的”“强健的”)。随后,铁木真建九斿白纛,以本部落名称为国号,称“大蒙古国”(也客蒙古兀鲁斯)
铁木真登基后,实行军政合一的千户制,扩建中军护卫怯薛军,建立了一支属于大汗的护卫军;颁布了《大扎撒》(鲍培转写:Yehe Zasag),这是世界上第一套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成文法典。
蒙古高原各部统一后,继续对邻国就进行掠夺战争便成为了他们的目标。铁木真曾对为争夺继承权而争吵的儿子们说:“天下地土宽广,河水众多,你们尽可以各自去扩大营盘,征服邦国。”又曾训示诸将:“男子最大之乐事,在于压服乱众,战胜敌人,夺取其所有的一切,骑其骏马,纳其美貌之妻妾。”强烈的掠夺欲望,是蒙古统治者不断进行对外战争的根本原因。
蒙古建国后,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征服战争。铁木真将矛头对准西夏和金朝,并采取“先弱后强”的策略,首先进攻经济富庶,占据战略要冲的西夏。 自宋开禧元年(金泰和五年,1205年)三月起,铁木真就对西夏边境发动了第一次掠夺性进攻,破力吉里寨(今宁夏中卫)、经落思城,掳掠了大量人口、牲畜。宋开禧三年(金泰和七年,1207年)秋,蒙古第二次侵入西夏,占领兀剌海城,夏方集右厢诸路军抵抗,蒙古军不敢深入,次年(1208年)三月退回。
宋嘉定二年(金大安元年,1209年),蒙古第三次大举攻夏。夏襄宗李安全命太子李承祯为主帅、大都督府令公高逸为副,率五万军队御敌,被蒙古军击败,高逸被俘,不屈而死。四月,兀剌海城守将出降,蒙古军长驱直入,在相持两月后,计擒夏外卫要冲—克夷门守将嵬名令公,取克夷门,进围夏都中兴府(今宁夏银川)。铁木真下令引河水灌城,因外堤决,倒灌蒙古军营,只得撤围,派人议和,迫使李安全献女求和,同意附蒙攻金,年年纳贡。 [51] 宋嘉定十年(金贞祐五年,1217年),蒙古军征兵于夏,未得回应,遂渡黄河,再侵西夏,次年(1218年)正月直抵中兴城下,夏神宗李遵顼出逃西凉州。不久后遣使请降,蒙古方才退兵。宋嘉定十七年(金正大元年,1224年),铁木真又发兵攻夏,攻占银州(今陕西米脂西)。宋宝庆二年(金正大三年,1226年),铁木真因西夏“纳仇人”,率军发动大规模的灭夏之战。次年(1227年)六月,夏末帝李晛投降,西夏亡(见“病重逝世”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