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渔民捕鱼雕塑

渔民和农民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其从事生产活动时所利用的生产资料不同。生产资料是指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农民种地,农民生产时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是农具和集体经济所有制的土地;渔民捕鱼,渔民生产时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是渔具和国家所有制的天然水面(海洋、国有制的湖泊、江河等)。
青岛地区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里,发展着经济和文化。青岛由于三面环海,先民们大都靠海洋生物作为食物,便对海洋的利用有了自然的认识,在海边或近海进行采贝、捕鱼等活动。这就是早期的渔业活动和海上活动,它们创造了古老而灿烂的海洋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当中,人们为了生存,不仅向土地要自然资源,还随着认识范围的扩大,向水体索要生产和生活物质。人们纷纷从河湖,江海中索取各种渔业资源.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发展了一系列的水体采猎活动,并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时渔民主要是敬龙王,海神娘娘,按一定的节令供奉。除夕之夜或初一早晨,渔民到龙王庙,海神娘娘庙烧香叩拜,或到海边摆供品,焚香纸,求神灵保佑一年太平。渔民家家供财神,渔民每次出海都要烧香,这是为了让神仙看到,他们认为上升的香烟.能把他们心愿带给天上的神仙,能保佑他们海上发财。春暖花开、渔民把整修了一个冬天的渔网抬到海边,用谷草烤网驱邪气。然后放鞭炮,烧香纸,喊着号子登上渔船,把网盘在仓里,烤渔网的习俗其实是有科学道理的。过去的渔网是棉线织成,为防止腐烂,用加热的猪血浸透,凉干方可使用。渔网存放了一冬天后,有霉气,异味,用谷草烤后,可除掉异味,便于鱼虾进网。
渔民首次出海拉网,当捕到鱼之后,首先要练大鱼蒸熟盛于盘中,在船头奠酒焚香,祈祷龙王爷保佑海上发财。几条船在一起捕黄花鱼或鱼的时候,谁的船先打上鱼来,就放鞭炮、敲锣鼓,并拣最大最好的鱼供在船头。渔船在海上遇到大风大浪大雾天气,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渔民们想要获得平安,每一次出行前会在船头.上烧香许愿。并在回岸后,到娘娘庙进香还愿。由于渔业生产的危险性,渔民通常父子不同船,以支撑一个家庭。总之,许愿还愿已经成为渔民保佑平安的必要程序。
上一篇:铸铜抽象牧童放牛雕塑
下一篇:铸铜人物方铁城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