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狮子雕塑

石雕狮子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不论是宫殿、寺庙、园林、豪门巨宅大门、园陵墓地还是佛塔,甚至是桥梁上,都有它的身影。不同朝代的石狮子风格不同,比如唐朝的石狮子造型张扬,宋代的石狮子庄严肃穆,清代以后的石狮子则比较温和。

说到石雕狮子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经常会看到一些建筑的门前会摆放了一对石狮子,而石狮子在风水中有着辟邪纳吉的寓意,在古代狮子都是用来镇守陵墓的,它是一种吉祥的神兽。

据史书记载,狮子不是中国所有的物种,东汉章帝元年(公元87年),西域安息国王向汉朝进贡一对狮子,中国从此才有了狮子,当时汉王把它视为吉祥、勇敢的象征。自汉至今,石狮子在寺院中被广泛应用。

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狮子也成为人们信仰中的一种图腾,被视为辟邪驱恶的吉祥物,并与龙凤攀附在一起,成为威镇八方,唯我独尊的王权与胜利的化身。因此,人们在修建宫殿、陵墓、桥梁、府第及房屋建筑时,总喜欢安放上栩栩如生的石狮子。狮子为百兽之王,故诸经论中每以狮子比喻佛之无畏与伟大。《大智度论》曰:“佛为人中狮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狮子座”。佛是人中狮子,故不论其所坐者是床、是地,都叫做狮子座。

佛在大众中演说佛法,心中毫无怖畏,好像狮子作吼,谓如来说法能灭一切戏论、破各种异见,犹如狮子王一咆吼,百兽悉皆慑伏。《无量寿经》云︰“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当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维摩诘所说经》云︰“为护法城受持正法,能师子吼名闻十方,演法无畏犹师子吼。”

石狮子作为艺术形象引入建筑,其雕刻艺术在历史上广泛发展,正如建筑一样,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在汉代,石狮子雕刻已出现,那时雕狮身上生着双翼,古拙神奇。在曹操筑的铜雀台旧址,曾发现一对附着门柱上的石狮,这种石狮子明显可以看出受西亚雕刻的影响,狮子身上生着双翼。后来随着真狮子的传入,石狮子的形象才没有双翼,但朝昂扬威猛形态发展,在古都南京和它的周围,留下许多南朝留下的墓葬石刻,称为六朝石刻,其中狮子占了很大比例,这些石狮线条简洁,高大威武,强劲有力,很好体现了护卫者作用。隋唐时期,石狮趋向写实,工艺精巧,使狮子造型艺术出神入化。宋代以后,狮子造型趋向秀丽。清末政治腐败,狮子转向温顺柔媚之态,失去了原有的气势和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