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铜量衣服尺寸雕塑

在我国,纺织文化源远流长。绫罗绸缎、纺染织绣、丝帛锦绢,无一不是纺织文化的灿烂星辉。纺织文化之美之丰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可见一斑。京绣、苏绣、潮绣、云锦……,数不尽的智慧犹如一条锦带,串联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辉映着上下几千年的时光脉络。一丝一缕、一针一线、一经一纬,现代生活中,传承千年的纺织非遗如何让世界读懂中国之美?

纺织工程专业包括纺织贸易和纺织服装两个方向。该专业培养具备纺织工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纺织企业、科研、教学等部门从事纺织品设计开发、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具有经营管理初步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把蚕丝业看得与农业同样重要,谓之“农桑并举”,有“一妇不蚕、或受之寒”、“缫丝鸣机杼,百里声相闻”之说。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丝绸贸易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使中原和边疆、中国和东西邻邦的交流空前活跃,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古老的道路从古长安出发,穿越甘肃、新疆一直西去,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西方人十分喜爱中国丝绸,价格几乎与黄金相等。据说,公元一世纪,一位古罗马皇帝曾穿着中国产的丝绸袍去看戏,满身珠光宝气,顿时轰动了整个剧场。从此,人们都希望能穿上中国的丝绸衣服,中国也因此被称为“丝绸之国”。

后来,丝绸发展更为迅猛,以至于一条“丝绸之路”不够用,又增加到了三条;陆上运输还不够,又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这几条“丝绸之路”,传播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民族文化,丝绸的华美,它的柔软,它的细腻,它的温暖,它的辉煌,激发了西方人多少浪漫的想象。

纺织的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其中,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

绫罗绸缎,便是依着不同的织造工艺制造出来,虽然同源,却各有秋千。绫罗绸缎的五颜六色、异彩纷呈,离不开女子们在染色和印花上的奇思妙想,而古代的多数染料都取于植物,青取蓝草,红自茜草,黄源栀子,紫由紫草。

纺织是一种服务于人类穿着的手工行业,纺纱织布,制作衣服,遮丑饰美,御寒避风,防虫护体,大约便是纺织起源发展的重要动机。古史传说中国先民是从"不织不衣"、"而衣皮苇",然后演变到"妇织而衣"。这种传说是与穿着文化的发展规律相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