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书卷雕塑

石雕书,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景观雕塑摆件。在广场、公园、景区、校园等地方,都可以看到各种形状的石刻书籍,比如翻开的书、几本书摞在一起、卷轴等等。但要根据具体的环境,书中展示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中文名 石头书 存在时期中国古代 起 源 东汉 产 生 把文字刻在石头上,它起源于东汉,而大的石头书出于唐朝。中国现存的最早石刻文字,是唐初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发现的春秋时期10个石鼓上的刻文。唐朝时印刷术还不很发达,为避免人们在学习经书时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将《诗经》《论语》等十二部儒家经书,刻成石经,立于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学内,供学员们抄录、诵读。当时共刻了114块石板,计650252个字,笔画工整,至今字迹还清晰完好。这一工程历时七年,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竣工,所以被称为《开成石经》。清朝康熙年间,有人用九块石板补刻了《孟子》一书,同开成石经放在一起,所以又称十三经刻石。

石雕书本,是校园中很常见的一种雕刻作品。它既承载着文化的寓意,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既是文化的象征,也是校园文化的精华部分。所以人们对于石雕书这一方面有着非常多的创意。

石雕书,是校园中很经常用到的石雕作品,采用各种天然石材雕刻成的书本书籍造型,在书上雕刻有关校园历史文化的文字,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校园文化和历史典故。

石雕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是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常用的石材有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材质量坚硬耐风化,是大型纪念性雕塑的主要材料。我国石雕制作历史悠久,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雕它讲究造型逼真,手法圆润细腻,纹式流畅洒脱。它的传统技艺始于汉,成熟于魏晋,在唐朝流行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