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铜孔子人物雕塑

我国是一个具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目前,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非常的看重,教育文化是我国最看重的一个,而孔子雕像在学校中摆放,进一步传承着中国传统的教育文化,具有着传承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意义。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在我国不仅各地都有孔子铜像,孔子的经典语录更是流传至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为政》。通晓就是通晓,不懂得就是不懂得,这便是智慧。不懂装懂就是无知,学到的知识越多,越应当学会虚怀若谷。
在学校中摆放孔子雕塑的意义就是潜在的教育。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场所,其在环境建设方面也应当是与教育相牵连,从而打造更加浓厚的教育氛围,而孔子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一生都在进行着教育,在学校中摆放的意义就是潜在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