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林启雕塑

1897年8月,杭州知府林启在西子湖畔创建蚕学馆。林启认为,中国振兴实业,应以蚕业为先。杭州知府林启,在杭的最大政绩是新办教育。除蚕学馆外,林启还创办了求是书院(今浙江大学)、养正书塾(今杭四中)。风雨百年,林启留下的书院学馆仍在不断发展,培育贤才。2020年,正值林启逝世120周年,故特作此文,纪念教育家林启。

5月22日,是杭州知府林启逝世120周年纪念日。

林启(1839—1900),字迪臣,福建侯官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陕西学政、顺天府乡试同考官、浙江道监察御史。

甲午战争,清军战败,慈禧太后却挪用建海军的经费去建造颐和园。光绪十八年(1892年),林启愤而上书:“ 请罢颐和园之役,以苏民困”,由此得罪了慈禧太后和亲贵大臣,次年被外放到浙江任衢州知府。他在衢州任职虽不到两年,却做了许多好事,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 一是重视生产,发展经济;二是兴办教育。两年后,调任杭州任知府。

在杭期间他刚正廉明,勤政务实,政绩卓著,被杭州市民誉为“守正不阿,精明笃实”。特别是林启在杭州任内创办了三所新式学校,被赞为最大的政绩,开创了浙江近代教育的先河。三所学校:分别是 求是书院(现浙江大学前身)、蚕学馆(现浙江理工大学前身)、养正书塾(现杭高、杭四中前身)。林启认为:“居今日而图治,以培养人才为第一义。居今日而育材,以讲求实学为第一 义。”清光绪二十三(公元1897年),林启在杭州蒲场巷普慈寺原址创办了 新式学堂“求是书院”, 浙江近代高等教育从此开始。初办时,林启兼任总办,每逢望日(每月十六日),总亲临书院课学,命题阅卷,督促甚勤。书院还聘请了美国人王令赓担任总教习,请两位具有革新思想的学者任教习,成为当时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的场所。 求是书院现发展成为浙江大学。

林启十分关注蚕桑,在任衢州知府时,就大力提倡发展蚕桑。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8月,在西子湖畔金沙港关帝庙和怡贤王祠附近(现曲院风荷公园内),创办了注重课堂教学与实习的 蚕学馆。林启亲任总办,并请在法国留学时学过选种的江生金任总教习,聘请了日本蚕学家轰木长子、前岛次郎、西德德太郎等为教习。 在开学前就派学生去日本学习养蚕和制丝技术,开中国官派日本留学之先河,同时,还在杭州城内和湖州设置了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