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铜人物打羽毛球雕塑

羽毛球(Badminton)是一项隔着球网,使用长柄网状球拍击打用羽毛和软木制作而成的一种小型球类的室内运动项目。羽毛球比赛在长方形的场地上进行,场地中间有网相隔,双方运用各种发球、击球和移动等技战术,将球在网上往返对击,以不使球落在本方有效区域内,或使对方击球失误为胜。
羽毛球运动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最认可的是起源于14—15世纪的日本。而现代羽毛球运动是起源于印度,形成于英国。1875年,羽毛球运动正式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中。1893年,英国的羽毛球俱乐部逐渐发展起来,成立了第一个羽毛球协会,规定了场地的要求和运动的标准。1939年,国际羽联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第一部《羽毛球规则》。2006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IBF)的正式名称更改为羽毛球世界联合会(BWF),即世界羽联。
羽毛球运动的最高组织机构是世界羽联,1934年在伦敦成立。中国最高组织机构是中国羽毛球协会,1958年9月11日在武汉成立。
打羽毛球让人练得“眼明手快”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打球时双方要经常观察对手挥拍情况和高速飞行中的球体,眼睛紧紧追寻高速飞行的球体,眼部的睫状肌就会不断地收缩和放松,大大促进了眼球组织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了睫状肌的功能,长期锻炼就能提高人的视觉灵敏度和眼睛的反应能力。对于普通的羽毛球爱好者,尤其过度使用眼睛的人来说,如果能坚持打羽毛球,视觉敏感度将会明显提高。
羽毛球同篮球、网球、乒乓球一样,是个较强体力的运动,技术占40%,体力占60%,哪怕是寒天冻地,一场球打下来全身会出汗,春天秋天就更厉害了,对身体起到调整和平衡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对预防心血管病,强身健体非常有益。参与羽毛球运动,要用手肩膀协调出动,拼命抽球,你的头要抬、肩要动,每天坚持打球一小时以上,骨质增生很难形成。因此,颈椎、肩周病很难产生。 大理石和青铜雕塑上蜿蜒的线条,彷佛在表现人生旅程中简约而至美的内涵,形成艺术家独有的雕塑语言。整个社区中心位置是“夏日风情苑区”,以太阳的圆形图案为中心元素的起景方式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整个景区因其处于地下停车库平台上,以采用低落差台地式设计,形成一定错落的园林三维空间,采用树池围合。
有序划分节点的手法,合理安置健身区(羽毛球场、儿童游娱区等)、休憩区(木质树围座凳、连体条凳)等,植栽以高大挺拔的棕榈科与本地特色树种相结合,营造了一派夏日椰林与流线风情相得益彰的极具南中国热带风情的景观情韵。曾竹韶先生是中国著名雕塑家、美术教育家、新中国雕塑事业重要奠基者之一,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赴西方求学并取得卓越成就的艺术家,在雕塑创作、艺术教育、民族民间雕塑研究等多个方面,为新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一篇:铸铜卖臭豆腐人物雕塑
下一篇:铸铜人物奔跑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