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弥勒佛雕塑

石雕弥勒佛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的佛像,因为他胖墩墩一脸福气相,他慈眉善目,笑口常开,手里拿着串珠,圆滚滚的肚皮。每个人看到他的笑容都会被感染。
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封、广为流行的一位佛祖,常怀慈悲之心。石雕弥勒佛像是我国各地的寺院中不可或缺的一尊大佛,也是中国寺院石雕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弥勒佛又被称作未来佛,是一位头光如滑,双耳垂肩,身披袈裟,袒胸露乳,开怀大笑,手携布袋席地而坐的胖菩萨。人们见此形象,往往被他坦荡的笑容所感染而忘却了自身的烦恼。
石雕弥勒佛,是人们最熟悉的佛菩萨,在寺庙里我们总能见到一尊如此慈眉善目、笑口常开的弥勒佛石雕像,给人以一种面善,见之愉悦的心情也随之快乐。石雕佛像在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天我们翻开佛教书籍或者高僧传记,里面关于石雕佛像、石雕观音菩萨像、弥勒佛造像、浮雕壁画、经幢石塔的记载极为丰富浩瀚,现存的石窟、寺院古建筑都有古代石雕佛像、弥勒佛、观音像等遗迹。
文化意蕴在佛教寺庙中由于所属宗派不同,因此在不同的寺庙里,就会在主殿和配殿选择不同的佛像进行供奉,但是我们会发现所有寺庙主殿都会安置一个挺着大肚皮,开怀大笑的弥勒,这主要是由于弥勒信仰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接下来我将从佛教、弥勒、弥勒造像以及弥勒造像中蕴含的人文思想等方面进行分层论述。
佛教在佛教思想中,尤其重视人类的心灵和道德的进步与觉悟,人们信仰佛教的目的之一在于,希望通过学习多多领悟到的修行的方式,使得自己能够摆脱烦恼,从困境中得以解脱。
寺庙里人物的布置给我们人才管理有一个很好的启示,。去过佛教寺庙里的人都知道,一进寺庙大门,正面首先供奉的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背面,则是满脸威仪拿着金刚杵的韦陀。但是相传在很久以前,弥勒佛和韦陀其实并不在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宇。在弥勒佛掌管的庙里,因为弥勒佛热情快乐,大肚能容天下之事,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弥勒佛什么都不在乎,不善于理财,虽然人很多但依然入不敷出。与此相反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因为过于严肃,成天阴着个脸,来韦陀掌管的寺庙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几乎香火都断了。佛祖在查看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知人善任的佛祖就把弥勒佛和韦陀放在同一个庙里,而且做了分工,由弥陀佛负责公关,坐在大门口,笑迎八方,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一丝不苟,则让他负责财务和面对庙内负责管理寺庙的纪律,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下,庙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