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铜农耕水稻人物雕塑

中华农耕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厚重,它涵盖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农耕时代里,创造、积累和传承下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遗产。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可以有效的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境界,改善他们的精气神,提高他们的生产生活价值,实现我国乡村的和谐稳定发展,从而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因现代生活方式的剧烈变化而不再传承;甚至部分优秀的传统观念也被年轻人遗忘。中国的农耕文化传承出现断层。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人们开始警觉到传统农耕文化正在渐行渐远地离开我们,意识到了这一时代课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或社会组织,着手抢救性收集保存农耕器物,留下农耕记忆。

农耕雕塑,把逐渐远去的农耕文化拉回到现实,以雕塑的形式,静态直观的呈现给大家面前,让人们群众直观的了解农耕文化,这是我们雕塑人的使命,也是我们的动力。农耕文化主题人物雕塑,造型多样,以农民在田间地头劳作情景为题材而创作,体现了传统的农耕方式。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什么是农民?顾名思义就是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就被称之为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民的辛苦是很多人都体会不到的,往上数几辈都是农民出身。随着社会的发展,仔细想一下到底什么是农民。在我国广阔的农村,有这么一群以种粮食为生的农民,他们辛苦劳作,默默耕耘,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一年又一年的粮食大丰收,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中国仅用占全世界7%的耕地,却养活了全世界21%的人口,堪称世界奇迹。中国主粮基本实现自给自足,这组数据的背后,是亿万中国农民的辛苦付出。

有说生活在农村的就是农民,有的说种植农作物的就是农民,总之很多种答案。21世纪社会不断在发展,农民现在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职业,在农村从事耕地的居民被称作农民,从事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劳动的都可以被称作为农民。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地区,主要的劳动力都还是农民。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尤其是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明显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一辈的农村居民开始对下一代的文化教育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才会一直从之体力劳动的工作,所以严格要求下一辈的文化教育,上高中上大学走出农村,不再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养家糊口。农民的确很伟大,确保了我们的粮食生产实现了“17连”丰,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确保了我们的饭碗里装着我们自己农民生产的粮食,对于我们这样多的人口,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过分。这就是农民的伟大之处,也是农民引以为豪的本钱。因此,过去的农民都把土地当作自己的命根子,一丝一毫都从不荒废,而且年年都要垦山拓荒变成良田,生产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