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妙手回春铜雕

中医作为一门探索人体生理、病理、防病治病规律的科学,具有自然科学性质.而科学又属于大文化范畴.因而中医本身就是“文化”。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文化社会背景以及蕴含的人文价值和文化特征,就是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即中医文化,它只涉及中医学有关人体生命和防病治病理论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文化社会的印记和背景,而不涉及中医学关于人体生命和防病治病的手段、技术和具体措施。

医学的对象是人的生命,换句话说,生命是医学的本元,而生命文化可以说就是医学的元文化。中医在认识生命的本质、规律问题上,有着不同于西方的鲜明的个性色彩。如中医将“气”看成是生命的本源和动力,将阴阳五行看成是生命的过程序列,并以此建构了藏象、经络、证候等理论系统;中医将自然人与社会人做动态比附,建构了一个由心神调控的心身同构、同序的小生命体系统和人与宇宙同构、同序的大生命体系统。中医比其他任何一门医学都更能反映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其将中医看成是一门生命科学.倒不如将中医看成是一种生命文化。

中医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文化学既是中国文化学又是医学人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对中医文化的研究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在中国文化学界.一般只关注对儒、道、佛的研究,而忽略中医文化的研究;另一方面,在中医学界,一般只关注中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同样忽略中医文化的研究。中医文化研究的课题难以立项,“中医文化学”学科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刻苦钻研医术。他从不摆架子,只要有人找他治病,他都立即前往,并且认真诊断,就连外出采药时遇到患者,也会主动给其治病。

有一年夏天,张仲景路过一个村子,听到阵阵哭声,一打听,原来这个村子里正闹瘟疫,还死了不少人。

有一户人家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偏偏得了时疫,病得不省人事。老两口束手无策,哭得成了泪人。邻居们都来探望,看到孩子病成了这样,不停地陪着叹气。

张仲景毫不犹豫地走进屋对老两口说 :“老人家,不要哭,我来给弟弟治病,好吗?”老两口见走进来一位眉目清秀、仪表端正的青年人,便马上起身让座。

张仲景给患者摸了脉,又摸摸肚子,深思了片刻,对老人说 :“老人家,你儿子得的是伤寒证。因耽误了病情,表病已入内,热积肠胃便闭,吃点凉药,通通大便把病邪泻出去就好了。”经过两天的精心治疗,患者很快就好了。

村里人听说来了位好医生,纷纷前来找他看病。张仲景便在村子里住了下来,很快就把村子的患者都治好了。村子里的人们个个赞不绝口,并把他这双治病救人的双手称为“妙手”。

于是“妙手回春”就成了意指医生医术高明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