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动仪造型铜雕

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制作的测量地震的仪器,地动仪由青铜铸成,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内部中央立着一根铜质都柱;仪体外部周围铸着八条龙,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信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衔有一粒小铜珠。地上对准龙嘴处,蹲着八个铜蟾蜍,昂着头,张着嘴。当某处发生地震,都柱便倒向那一方,触动牙机,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张嘴吐出铜珠,落到铜蟾蜍嘴里,发出“当啷”声响,人们就知道哪个方向发生地震。

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又一传世杰作。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滥、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在通信不发达的古代,地震后,为人们及时知道发生地震和确定地震大体位置有一定的作用。

地动仪有八个方位,他们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北,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房屋倒塌、江河泛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架地震仪。当时利用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西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引起全国的重视。这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一千七百多年。

但由于历史久远张衡地动仪已经失传,没有留下实物与图样只留下一些简略的文字记载。

我们都知道地动仪是由张衡发明出来的,张衡是东汉的科学家,那个年代的地震较为频繁,他对亲身体验过地震,为了掌握整个国家的地震动态,张衡通过多年的钻研终于在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地动仪有八个方向,每个方向都有口含着龙珠的龙头,在每一个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和它相对应,如果任何一方有地震发生,那个方向的龙口所含的龙珠就会落入蟾蜍的口中,由此便可以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了铜球掉进了相应的蟾蜍的嘴里,但是当时洛阳的人们却丝毫没有感到地震的发生,有人议论纷纷,责怪地动仪不灵验。没过几天,陇西有人快马来报,证实那里前几天的确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开始对张衡的高超技术表示信服,能够测出距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陇西地震说明地震仪的测震灵敏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由于历史久远张衡的地动仪已经失传,只留下了一百多字的文字记载。